艾灸是怎样给身体排毒的?关于艾灸的小知识

adminer

中医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就是艾灸。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又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那么身体的正气就自然强健了起来。那么艾灸是怎样给身体排毒的?关于艾灸的小知识。

艾灸是怎样给身体排毒的

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是排出湿毒的一种方式,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艾灸后发高烧。这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的一种表现,身体想通过高温的方法杀死体内病毒,于是就出现了发高烧的情况。成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好的现象,大家不要害怕。

艾灸后肚子咕咕叫。肚子咕咕叫表明肠胃在不断蠕动,将肠胃等地方的湿寒病邪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一旦肚子咕咕叫,可能很快就要排便了!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艾灸后才出现这种情况呢?那是因为之前肠胃功能被寒湿病邪打的毫无招架之力,难以自保,而通过艾灸,肠胃阳气大盛,因此有了能力和病邪做斗争!因为艾灸过程肚子咕咕叫,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

灸后抑郁、狂躁、易怒。多见于经常生气,压力大的人,这些人体内的酸毒积累越多,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艾灸一段时间之后,体内的阳气会上升,有能力将郁气排出体外,所以会以情绪的方式发泄出来,比如说容易发怒,看什么都觉得不对,而且经常会感觉到悲伤,甚至会感觉到非常委屈,想哭,而邪气外出也需要一条出路,即有可能以打嗝的方式从上面排来,也可能会放屁。

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

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口干的症状,没有关系,可以多喝水,降火气。

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

艾灸法分类

艾灸法分为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因艾柱灸、温针灸需在专业人士的操作下进行,因此,我们日常家庭艾灸保健多选择艾条灸及温灸器灸。

艾灸法适宜人群

艾灸法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燃烧艾绒或艾条产生的热力及艾草的功效,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等作用。

适宜人群一般寒性、湿性、血瘀体质的人的比较适合艾灸。

实热性体质人群,如非疾病治疗需要,一般不建议艾灸保健。

按照体质的分类方法,以下体质适用艾灸法以保健:阳虚、痰湿、血瘀、气郁。

艾灸法注意事项

施灸时,以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晕为度,自我感觉微微发烫即可,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为宜,冬天温灸器灸的时间可以适度延长,但一般以30分钟为上限。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如在灸后出现水疱,其直径在1cm以内者,待其自行吸收即可。如水疱较大,可用一次性针灸针刺破水疱,放出水液,再涂抹烫伤膏,并注意局部清洁。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艾灸是怎样给身体排毒的?关于艾灸的小知识

文章链接:https://www.changshijun.com/c28847.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行业标准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