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金钱

adminer

一、时间是金钱

早晨7点——9点

十二时辰养生法

古代养生家根据昼夜阴阳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1.卯时(5:00—7:00)。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2.辰时(7:00—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3.巳时(9:00—11:00)。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13:00)。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5.未时(13:00—15:00)。此时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浏览时事(相当于现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6.申时(15:00—17:00)。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7.酉时(17:00—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8.戌时(19:00—21:00)。轻微活动后安眠。睡时宜右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1:00)。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1:00—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可20日或一个月一次

二、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1、要“和平”,不要“战争”。经常吵架和带有敌意的夫妇,其血压和心跳速度要比和睦夫妇双方的免疫系统被抑制长达24个小时。 相反,美满的婚姻能起到保护健康的作用。 

2、成人也应打预防针。专家认为,成年人如果没有注射过麻疹、流行性腮炎和风疹等方面的预防针,他们就有可能患上此类所谓的“儿童疾病”。 

3、要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4、睡眠时间不能省。专家指出,一天睡7-9小时对健康极为有利。睡眠时间同长寿也有关。美国加州卫生局的一项调查发现,每晚睡6小时以下的人,有高出70%的机会比睡7-8小时的人早死。 

5、注意身体发出的各种信息。人的身体会通过疼痛等,甚至通过大脑的微弱的直觉发出一些健康方面的信息。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不能大意。 

6、热爱自己的工作。没有工作满足感会引起许多疾病,如头痛、感冒、消化不良、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7、养成多吃鲜水果蔬菜,植物油和不去麸粮食,少吃肉类和动物脂肪的所谓“地中海型的饮食习惯”。专家认为,这种饮食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心脏病、癌症等恶性疾病的发生。 

8、要有精神支柱。

三、谁知道辰时大概是几点?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辰时:7:00-9: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四、茶文化发源地

1.

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茶文化的形成发展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 、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儒、道家思想与茶文化

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成,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儒家思想不仅是封建产物,但作为一种精神思想,在不同朝代的应变、发展中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他的特点便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在小事中。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且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这既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调,也是与佛教禅宗的重要区别。儒家茶道是寓教于饮,寓教于乐。在民间茶礼、茶俗中儒家的欢快精神表现特别明显。而道家倡导清静无为、天人合一,主张重生、贵生、养生。而茶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正与其天人和一的思想相吻合,将其融入茶道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道茶流派。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物我玄会”的哲学精髓!

佛教与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和乐感的,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当时被宫廷、贵族用来祈福、祈寿、求多子多孙或保国家安宁。佛人饮茶最早是在晋朝。南北朝事,佛教被统治者用来麻醉老百姓。作为统治术,此后历代皇朝都乐于利用,佛教因此发展,并出现不同学派体系。佛教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它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使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发展,并使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至今。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这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唐宋佛寺常兴办大型茶宴。茶宴上,要谈佛经与茶道,并赋诗,把佛教清规、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径。在民间茶礼方面,朝廷茶仪难以效仿,禅院茶礼容易为一般老百姓接受,因此佛教的影响较大。

2.

中韩茶文化交流与比较

韩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凝成了深厚的友谊。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就对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并对两国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

一、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可能是最早的)传入朝鲜半岛。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可靠的历史记载,不会晚于新罗统一三国时期,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韩国茶礼在吸收中国茶道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形成独特的形式与内涵,与中、日茶道鼎足而三。 近十多年来,中韩茶文化的交流更是异常活跃,极为频繁。 下面分三国、新罗统一、高丽、朝鲜、现当代五个时期来回顾中韩茶文化的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时间是金钱

文章链接:https://www.changshijun.com/c21752.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行业标准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