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菜系代表菜

adminer

1、川菜特点: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

代表名菜: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鱼翅 。

2、粤菜特点: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炖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鲜。

代表名菜:三蛇龙虎凤大会、烧乳猪、盐焗鸡、冬瓜盅、古老肉 。

3、鲁菜特点: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代表名菜:油爆大哈、红烧海螺、糖酥鲤鱼、 葱烧海参、烩乌鱼蛋汤。

4、苏菜特点: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代表名菜: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蹄、鸭包鱼 。

5、浙菜特点: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

代表名菜: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鸡 。

6、徽菜特点: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

代表名菜:葫芦鸭子、符离集烧鸡、霸王别姬。

7、湘菜特点: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

代表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剁椒鱼头。

9、闽菜特点: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代表名菜:金寿福、烧片糟鸡、桔汁加吉鱼、太极明虾。

扩展资料:

菜系,又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以太公望最为代表  ,再到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

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  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八大菜系

1、鲁菜—咸鲜、浓油赤酱

鲁菜,最早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

经典菜品有泰山三美汤、奶汤鲫鱼、烧二冬、胶东四大温拌、糖醋里脊、红烧大虾、招远蒸丸、一品豆腐、葱烧海参、三丝鱼翅、白扒四宝、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油焖大虾、醋椒鱼、糟熘鱼片、温炝鳜鱼片、芫爆鱿鱼卷。

2、川菜—重油、重盐、麻辣鲜香

川菜以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以家常菜为主,取材多为日常百味,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

代表菜品有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鱼、水煮肉片、夫妻肺片、辣子鸡丁、麻婆豆腐、东坡肘子和东坡肉等,经典菜品有:麻辣香水鱼、板栗烧鸡、酸辣海蜇头、辣子鸡、棒棒鸡、泡椒凤爪、灯影牛肉、廖排骨、口水鸡。

3、粤菜—-原汁原味、咸、鲜、清淡

粤菜发源于岭南,由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广州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

经典粤菜有:白切鸡、白灼虾、阿一鲍鱼、菜胆炖鱼翅、麒麟鲈鱼、龙虾烩鲍鱼、干炒牛河、老火靓汤、广州文昌鸡、煲仔饭、广式烧填鸭、豉汁蒸排骨、菠萝咕噜肉、香煎芙蓉蛋、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

4、苏菜—甜、黄酒味

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菜的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江苏名菜有鸡汤煮干丝、肉酿生麸、凤尾虾、三套鸭、无锡肉骨头、烤方、水晶肴蹄、扬州炒饭、清炖蟹粉狮子头、金陵丸子、白汁圆菜、黄泥煨鸡、清炖鸡孚、盐水鸭(金陵板鸭)、碧螺虾仁、蜜汁火方、樱桃肉。

5、闽菜—咸甜(南部)、香辣(北部)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园地中独具一席。闽菜的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闽菜的招牌菜有“佛跳墙”,还有福州鱼丸、鼎边糊、漳州卤面、莆田卤面、海蛎煎、沙县拌面、扁食、厦门沙茶面、面线糊、闽南咸饭、兴化米粉、荔枝肉、乌柳居(五柳居)[1] 、白雪鸡、闽生果,醉排骨、红糟鱼排、长汀豆腐干等等,均别有风味。

6、徽菜—重油味、重盐

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烹调方法上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娴于烧炖,浓淡相宜。

比较经典的菜品有:一品锅、刀板香、腌鲜臭鳜鱼、虎皮毛豆腐、问政笋、火腿炖甲鱼、清蒸石鸡(即石蛙)、杨梅圆子、凤炖牡丹、荷叶粉蒸肉、青螺炖鸭 、中和汤 等传统佳肴。

7、湘菜—重油、重盐、重辣、腌制腊味

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湘菜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牛肉粉,郴州鱼粉,东安鸡,金鱼戏莲、永州血鸭、腊味合蒸、姊妹团子 、宁乡口味蛇、岳阳姜辣蛇等。

8、浙菜-酱香味浓

浙菜有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选料刻求“细、特、鲜、嫩。”烹饪方法上以炒、炸、烩、熘、蒸、烧六类为擅长。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

浙菜系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赛蟹羹”、“家乡南肉”、“干炸响铃”、“荷叶粉蒸肉”、“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杭州煨鸡”、“虎跑素火煺”、“干菜焖肉”、“蛤蜊黄鱼羹”、“叫化童鸡”“香酥焖肉”、“丝瓜卤蒸黄鱼”、“三丝拌蛏”、“油焖春笋”。

扩展资料:

中国八大菜系包括: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其中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形成于清代初期,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中国人发明了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等烹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学习了扒、涮等方式,用来制作各种菜肴。经历代名厨传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系:

除影响较大的鲁菜(山东)、川菜(四川)、粤菜(广东)、苏菜(江苏)、闽菜(福建)、浙菜(浙江)、湘菜(湖南)、徽菜(徽州)[2] 八大菜系外,还有药膳(鲁菜系的起源)、东北菜(东北)、赣菜(江西)、京菜(北京)、津菜(天津),豫菜(河南)冀菜(河北)、楚菜(湖北)、本帮菜(上海)、客家菜等地方特色菜系,代表了各地色、香、味、形俱佳的传统特色烹饪技艺。

参考资料:八大菜系-百度百科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中国八大菜系代表菜

文章链接:https://www.changshijun.com/c16382.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行业标准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目录[+]